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方法较多。根据其突出程度及影像学特征,结合治疗方法可做如下分型。
95%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腰痛和坐骨神经痛。临床常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可能表现出脊柱侧凸、腰椎活动度减少、肌肉萎缩或肌力下降等。
重度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患者早期可表现为站立或步行等直立体位时,出现腰痛和坐骨神经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个缓慢进展的过程,初期症状并不明显,当患者出现以下情况须及时就诊:
就诊时医生可能会问一些问题来了解病史,患者可提前准备好回答如下问题:
骨科、脊柱外科。
医生将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结合其他检查明确诊断、进行治疗。
该病会和以下疾病有相似之处,医生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检查进行判断。
该病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尤其对于症状较轻,病程较短的患者首选非手术治疗(包括生活管理、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根据病情考虑进行脊柱微创技术治疗,尤其是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而对于部分病情严重,无微创技术治疗适应证的患者,可以考虑开放手术治疗。
对于初次发作或症状较轻、病程较短的患者,休息后症状可以自行缓解的患者,由于全身疾病或有局部皮肤疾病不能实行手术者,不同意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包括:
采用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如下:
主要指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后外侧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后路经椎板间隙入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适用于大部分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优点是创伤小,操作较为安全,疗效确定。
选择行微创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必须表现出典型的下肢神经根受压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学特点,由专业医师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绝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预后良好,通常经保守治疗即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并可望治愈,是首选的治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退行性变基础上积累伤所致,积累伤又会加重椎间盘的退变,因此预防的重点在于减少积累伤。平时要有良好的坐姿,睡眠时的床不宜太软。长期伏案工作者需要注意桌、椅高度,定期改变姿势。职业工作中需要常弯腰动作者,应定时伸腰、挺胸活动,并使用宽的腰带。应加强腰背肌训练,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长期使用腰围者,尤其需要注意腰背肌锻炼,以防止失用性肌肉萎缩带来不良后果。如需弯腰取物,最好采用屈髋、屈膝下蹲方式,减少对腰椎间盘后方的压力。